在污水處理、水產養殖、生物發酵等眾多領域,精確掌握水溶液中溶解氧(DO)含量是保障工藝穩定性和生物活性的關鍵。
溶氧檢測儀作為核心監測設備,其測量原理融合了電化學與光學技術,通過傳感器與水樣中的溶解氧發生特異性反應,將氧氣濃度轉化為可量化的電信號或光信號。本文將系統解析其工作機制與核心技術。

一、電化學法:基于氧化還原反應的經典測量
電化學溶氧傳感器以覆有透氣膜的鉑電極和銀/氯化銀參比電極構成測量單元。當水樣流經傳感器時,溶解氧通過聚四氟乙烯或聚硅氧烷透氣膜擴散至電極表面,在陰極(鉑)發生還原反應:
O? + 2H?O + 4e? → 4OH?
該反應產生的電流與溶解氧濃度呈線性關系,通過測量微電流值(通常為納安級),結合斯特恩-沃爾默方程即可計算出溶解氧含量。例如,某工業廢水處理廠采用電化學探頭,在0—20mg/L范圍內實現了±0.1mg/L的測量精度,響應時間<30秒。
二、光學法:熒光淬滅效應的突破性應用
光學溶氧儀采用熒光膜技術,其核心是釕絡合物等熒光物質。當藍紫光(470nm)激發熒光膜時,其發射光強度與壽命受周圍溶解氧濃度調制——氧氣分子作為淬滅劑,會縮短熒光壽命并降低發光強度。通過測量熒光衰減時間(τ)或光強比值(I?/I),可建立與溶解氧濃度的定量關系。某海洋監測站使用光學探頭在-20—50℃環境下,仍保持±0.02mg/L的測量穩定性,且無需頻繁更換電解液。
三、關鍵技術優化:提升測量可靠性
1.透氣膜革新
新型納米多孔膜將氧氣透過率提升至傳統膜的3倍,同時有效阻隔鹽離子與微生物,某水產養殖企業應用后,傳感器使用壽命從6個月延長至2年。
2.溫度補償算法
溶解氧飽和度受溫度影響顯著(每升高10℃,飽和度增加約1mg/L),現代儀器內置Nernst方程補償模塊,可自動修正溫度偏差,確保全溫區測量誤差<2%。
3.抗干擾設計
針對工業廢水中的硫化氫、氯離子等干擾物,采用雙電極差分測量技術,某化工企業實測數據顯示,該設計使測量偏差從±15%降至±3%。
從實驗室微量分析到工業現場在線監測,溶氧檢測儀通過電化學與光學技術的協同創新,實現了對水溶液中溶解氧的高精度、實時化追蹤。其技術演進不僅推動了環保、農業等領域的數字化升級,更為生物反應過程控制提供了關鍵數據支撐。